出發城市: 到達城市:
京張鐵路連接北京豐臺,經八達嶺、居庸關、沙城、宣化至河北張家口,全長約200千米,1905年9月開工修建,于1909年建成。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,由中國人自行完成,投入營運的鐵路。這條鐵路工程艱巨。現為北京至包頭鐵路線的首段。京張鐵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國、俄國等殖民主義者的阻撓,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(后兼任京張鐵路局總辦)。2009年是京張鐵路一百年紀念,現代京張鐵路沿線圍繞旅游主題開發,有關方面還將京張鐵路的申報文物保護單位,另外京張鐵路的姊妹路京張城際鐵路于2009年8月11日開工建設。
北京到張家口 張家口到北京 北京到延慶 宣化到張家口 張家口到宣化 延慶到北京
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并勝利建成的聯結北京和張家口的一條鐵路,是完全由中國自己籌資、勘測、設計、施工建造的鐵路,全長200多公里。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,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,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個勝利。 由中國人自己修建京張鐵路,這雖然是當時特殊歷史背景下的一個心酸勝利,但詹天佑和京張鐵路,以及蘊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卻成為國人永遠的驕傲。 京張鐵路—“中國人民的光榮”京張鐵路作為工業文明走進中國的象征,它的發展與變遷映射著中國百年發展的年輪。 1909年,京張鐵路舉行了通車典禮儀式,在昌平南口火車站,有上萬的中外嘉賓到場參加慶典。在眾人的歡呼和慶賀聲中,詹天佑也發表了演說,他高度評價鐵路工人的貢獻:“非有體力魄力,心靈手敏之人,莫克竣工。”京張鐵路的建成,不僅為詹天佑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,更重要的是為整個中國鐵路工程技術界在世界上贏得了地位。 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 在接手京張鐵路工程之前,詹天佑已經為中國的鐵路建設工作了近二十個年頭。其間,他參與了李鴻章計劃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鐵路(即那條引起激烈爭議的津通鐵路)的測量設計;參與了天津到山海關鐵路的修筑;參與修建了至今猶存的灤河大鐵橋。 姊妹路 京張鐵路的“姊妹鐵路”——京張城際鐵路于2009年8月11日京張鐵路百歲生日這一天開工修建。“如果說京張鐵路的修建催生了張家口近代產業的形成,那京張城際鐵路的建設則必將進一步拉近張家口與北京的距離。”業內人士表示。 京張城際鐵路設計時速最高350公里,張家口距北京不足200公里。這條鐵路建成后,進京僅需40分鐘,張家口將正式納入北京“一小時經濟圈”。而目前從張家口乘火車去北京最快也要3個小時,慢車則需5個小時。知情人士透露,對接北京僅僅是張家口為重振昔日雄風邁出的第一步。張家口市決策層正在思考這樣的問題:按照“大節點、大樞紐、大物流”的思路,將張家口打造成“首都西北中心城”,再現其當年在“北方絲綢之路”上的繁榮。
專
題
推
薦